金波
原載於 爭鳴
二○○六年下半年的倒扁挺扁、反馬挺馬政治運動,到了十二月份的台北高雄市長選舉落幕之後,政界、學界、傳媒、基層民眾逐漸進入一個較為冷靜思考的階段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:這場政治風暴,台灣人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示?找到了什麼新的發展方向?
這或許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,但新時代往往是悄悄地到來。
社會及政治發展的新路向
經過幾個月激烈的政治炒作,民眾的期望以及歷史留給台灣的課題是:一,不要政黨惡鬥,抱有這樣期盼的民眾跨越藍綠;二,各項制度要改革,因為扁馬的弊案反映出許多以前制定的法律早已不適用於現今社會;三,台灣要走向一個新的時代,即由民主社會的初級階段走向成熟階段,○六年的政治運動應是一個里程碑。
現在如果還陷在扁馬案件裡去挖掘自己的政治所需,將來就會發現是做了時代的尾巴。不論第一夫人吳淑珍案子的審理結果是怎樣,或者馬英九是否會被起訴,目前的各種動作,可以看作是對前一陣子政治運動的下台階和「執手尾」。
搞了幾個月的「反貪腐」,筆者一直婉轉地指出,其實並不是因阿扁的所謂「貪腐」而要倒扁,而是要倒扁所以搞「反貪腐」。尤其是後來馬英九的案子一出來,這個「反貪腐」策略性運用的真相就更明顯。不論要倒扁的人也好,或是不滿阿扁但不贊成倒的人也好,甚至是部份挺扁的人,他們真正不滿阿扁的不是「貪腐」,而是感到他沒有能力做總統,要找個理由提早將他換下來。在倒扁運動的幾個月中,經常有人提出各種「交換條件」,來換取扁下台,最近的事例是前新黨某重量級人物在報紙上刊登公開信,提出要馬英九辭職來換取扁下台。這種說法很荒謬,卻佐證了倒扁運動的真實內幕。
扁和民眾間存在語言障礙
為什麼許多人等不及下一次選舉就要阿扁下台呢?筆者一直帶著這個問題在社會各類人士之中尋找答案,結果答案是出人意料的簡單:台灣社會的潛意識和阿扁的認知產生嚴重的分歧和衝突。
基層的百姓,即使是綠營的,相當多民眾長期以來對扁的不滿,主要是指他「不拼經濟」、「不關心民眾生活」。
扁以律師的眼光看,按現行憲法,搞經濟主要是行政院的事,行政院在努力搞經濟了,就是扁政府在拼經濟,也就是扁在拼經濟了。這樣的邏輯,在法理上講是對的,但是,民眾的潛意識實質上認為:扁政府拼經濟不等於是扁在拼經濟。這個巨大的、似乎不合理的潛意識,嚴重地左右了民眾對扁的看法。
台灣民眾心中判斷一個總統好壞的標準很單純、也很直觀。就是阿扁多些走出辦公室,到民眾之中去詢問和探討一些和生計有關的經濟議題,那怕是做秀,民眾也會認為阿扁是在拼經濟,是在關心民眾生活。
扁政府在經濟領域的主成績一是將台灣的國家競爭力大幅地提高,二是將房地產搞活,至少是比以前明顯活了。民眾對此感受不深,一方面是國民黨擁有的媒體資源,對這些成績進行淡化處理;另一方面,是扁的工作表現使民眾對這些產生相反的感受。扁一直認為,有一點成績就可得民心;但是民眾內心的認知是,拼經濟沒有盡全力,就不是好總統。
北高市長選舉帶來的訊息
北高市長選舉結果帶來的訊息是,今天的台灣民眾要維持藍綠平衡,他們認為政治天平向任何一面嚴重傾斜,都會不利於社會祥和及社會發展。由這個層面更深入的探討,即可發現民眾認為藍綠都是不可靠的。這個藏在民眾內心的感受,將是催生一個新時代的社會潛意識和原動力。台灣需要有一個具備新思維的領袖,一個具備新思維的政黨。今天的國民黨和民進黨已經老朽,他們的歷史恩怨、歷史包袱太重,不能擔負起引領台灣走向一個新時代的重任。隨著舊一批的政治人物逐個退出政治舞台,新的領袖、新的政治勢力必將產生。 ◆
http://www.chengmingmag.com/cm351/351spfeature/spfeature12.html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